山茱萸产新 各产地含量差异评测分析报告
来源:摆渡中药信息网 | 2018-08-05
山茱萸( Fructus Corni)为山茱萸科落叶小乔木(Cornus officinalis Sieb. et Zucc.)的干燥成熟果肉,是一种常用的补益中药,味酸涩,性微温,有温补肝肾、固涩精气之功,主治腰膝疼痛、眩晕、耳鸣、阳痰遗精、小便频数、月经过多、漏下不止等症。陕西佛坪、河南西峡、浙江淳安是其三大主产区。
山茱萸的主要成分包括环烯醚萜苷及苷元、有机酸及其酯类、鞣质、多糖等。莫诺苷、马钱苷和獐牙菜苷是山茱萸中最主要的环烯醚萜苷类成分,三者在药材中的含量分别约为2%,0.6%,0.1%。
现代药理研究发现它们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莫诺苷具有对神经的保护与修复作用,能够促进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抗神经细胞凋亡,提高脑血流量; 马钱苷具有调节免疫、抗脂质过氧化和抗休克以及治疗糖尿病型肾病的作用; 獐牙菜苷具有退热、抗惊厥,抗D-氨基半乳糖所致肝损伤的作用。因此,这3种环烯醚萜苷被认为是山茱萸中的特征成分,可以作为山茱萸原药材、饮片以及含有山茱萸成药的质量控制的指标性成分。
不同产地山茱萸环烯醚萜苷化合物含量评测
有关山茱萸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已有不少报道,而笔者认为,这3个环烯醚萜苷化合物是山茱萸中较为突出的活性成分,对这三者进行同时测定,是对山茱萸的质量控制方法的完善,故本实验将建立一个同时测定考察不同产地、不同采收时间山茱萸山中莫诺苷、马钱苷和獐牙菜苷的方法,为山茱萸的质量评价提供依据,同时为山茱萸的良种选育提供测定方法。
用80%甲醇稀释混合对照品溶液,进样测定,确定检测限(S/N=3∶1)和定量限(S/N =10∶1)。见表1。
表1 峰面积与浓度的线性关系、检测限和定量限
分别取不同产地和不同采收期山茱萸药材各3份,按制备供试品溶液。在上述色谱条件下,分别进样10μL进行测定,记录各个峰面积,用外标法计算山茱萸中3个环烯醚萜苷的含量,结果见表2、表3。由表2可见,平原地区所产的山茱萸中3 个环烯醚萜苷的总含量较山区所产含量高出1倍。其原因尚待进一步研究。西北大学果园山茱萸中3个环烯醚萜苷的平均总含量为42.55mg·g - 1,表2 中所选为最高含量。由表3可见,山茱萸中的莫诺苷,马钱苷与獐牙菜苷这3个环烯醚萜苷在10 月中旬时含量分别达到最高。
表2 不同产地山茱萸中3 个环烯醚萜苷成分含量
测定结果( mg·g - 1 ,n = 3,RSD < 3%)
药材烘干温度和烘干时间的影响本实验考察了药材烘干温度对莫诺苷,马钱苷与獐牙菜苷含量的影响。选取同一批样品(陕西佛坪)分别在40,50,60,70,80,90 ℃的温度下烘干至恒重,按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在上述色谱条件下,分别进样10μL进行测定,记录3个环烯醚萜苷的峰面积并进行对比,结果得出40 ℃下烘干即可得到最大含量的莫诺苷、马钱苷和獐牙菜苷,而随着烘干温度的上升含量依次下降。同时考察了不同烘干时间对这3个成分含量的影响。同一批样品(陕西佛坪)在40℃下烘干至恒重,开始计时,分别在0.5,1,1.5,2,2.5,3h 时取样按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在上述色谱条件下,分别进样10μL进行测定,记录3个环烯醚萜苷的峰面积并进行对比,结果表明40 ℃下烘干恒重后再烘干3h 内对3个成分基本无影响。
表3 不同采收期西北大学果园山茱萸中3 个环烯醚萜苷
成分含量测定结( mg·g - 1 ,n = 3,RSD < 2%)
提取条件的优化本实验考察了加热回流法和超声提取法对莫诺苷,马钱苷与獐牙菜苷3个环烯醚萜苷提取量的影响。同一批样品(陕西佛坪)加热回流提取1 h 和超声提取1h 提取效果差异不大,但超声提取法操作方便,能提高效率,故选择超声提取法;同时也比较了70%,80%,100%甲醇溶液以及乙醇等试剂的提取效率,结果表明80%甲醇溶液提取率较高; 本实验对提取时间也进行了优化选择,比较了超声提取15,20,30,40,50,60min的提取效率,结果表明超声30min时莫诺苷,马钱苷与獐牙菜苷3个成分的提取量达到最大,之后的提取效率基本不变,故选择提取时间为30min; 提取溶剂的用量选择,比较了80%甲醇溶液用量10,20,25,30,40,50mL的提取效率,结果表明用量为25mL时既提取完全又节省溶剂,低碳环保,故优化选择80%甲醇溶液25mL(样品0.1g) 超声提取30min为本实验样品的提取条件。
流动相的选择由于山茱萸中,莫诺苷、马钱苷成分的测定前人已有研究,但采取的方法各不相同,于是本实验在选择流动相的配比时,试验了包括甲醇-水、甲醇-磷酸水溶液、甲醇-甲酸水溶液、甲醇-乙酸水溶液、乙腈-水、乙腈-磷酸水溶液、乙腈-甲酸水溶液、乙腈-乙酸水溶液组成的流动相系统,比较分离效果和基线平稳状况,最终选择了甲醇-磷酸水溶液系统; 同时还对比了0.01%,0.05%,0.1%,0.2%浓度的磷酸对分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0.1%浓度的磷酸水溶液峰形和分离度较好,故确定甲醇-0.1%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
检测波长的选择莫诺苷和马钱苷的最大吸收波长在240nm处,獐牙菜苷的最大吸收在247nm处,但獐牙菜苷在240nm与247nm波长下的吸收差别很小,故本实验选择240nm作为检测波长。
不同产地的山茱萸中,莫诺苷以西北大学果园采收的含量最高,其次为陕西丹凤,再次为陕西蓝田; 马钱苷以陕西丹凤产含量最高,其次为西北大学果园,再次为陕西蓝田;獐牙菜苷以西北大学果园采收含量最高,其次为陕西长安,再次为陕西蓝田。产地的不同意味着很多影响因素的不同,如温度、湿度,气压还有光照时间等等。以本实验为例,在3个成分的总体含量水平上以西北大学果园( 陕西西安)产为最佳,可能与该产地光照充裕,温度较山区高且稳定等生长环境有关。
在本次试验中,时间跨度为2010 年山茱萸开始结果的月份到开始落果的月份,不同采收时间的西北大学果园(陕西西安)山茱萸中莫诺苷的含量为15.21~50.50mg·g - 1,马钱苷的含量为2.72~8.21mg·g-1,獐牙菜苷的含量为0.30~1.43mg·g-1。这3个环烯醚萜苷类成分经考察均与果实的成熟程度称正比例关系,也就是说,3个化合物随果实的成熟含量呈递增的趋势。以本实验为例,在10月中旬达到一个含量最大值的平台。故根据这3 个成分的含量变化趋势表明: 山茱萸的最佳采收时间为每年10月中旬果实脱落之前。但也应考虑到山区产地和平原产地在温度、气压以及年降水量方面的差异而导致的最佳采收季节的变化。
本实验测定结果表明,莫诺苷,马钱苷与獐牙菜苷作为山茱萸环烯醚萜苷类成分的指标性化合物,它们的含量高低对于山茱萸药材的质量和药用价值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本实验发现产地和采收时间的变化,对于3 个成分的含量均有影响。而产地对其含量的影响比较大,说明产地是决定山茱萸次生代谢产物形成的主要因素。但以总体的角度来看,不论是在产地的不同还是在采收时间的变化上,这3个成分的含量变化趋势是基本相同的。本实验方法不仅为山茱萸的质量评价提供依据,还为山茱萸的良种优育提供了研究依据。
不同产地山茱萸挥发油成分评测
产地的挥发油结果的比较按步骤所得的3产地挥发油结果见表4。
表4 3产地山茱萸果肉挥发油提取结果
挥发油成分分析报告及结果河南、山西、陕西3产地山茱萸果肉挥发油(其总离子流图见图1~ 图3)分别被分离出66、57、56个峰, 通过计算机质谱库检索并与标准图谱对照, 分别被鉴定出53、46和35个化合物, 检出率分别为80.30%、80.70%、84.32%,按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样品已鉴定成分的面积之和占气相色谱峰总面积的相对百分含量分别为95.36、94.06、85.50。检测结果见表5。
本实验通过采用GC-MS联用法分析了3个不同产地的山茱萸果肉挥发油的成分, 通过计算机质谱库检索并与标准图谱对照, 鉴定出的成分多为烷烃、烯烃、酸类、酯类及芳香族化合物. 3 产地山茱萸挥发油主要成分存在差异, 河南产山茱萸挥发油的主要成分是棕榈酸(12.60)、9,12-十八碳二烯酸(10.28)、9,12,15-十八碳三烯酸(14.30)、顺-9-十八碳烯酸酰胺、邻苯二甲酸单2-乙基己酯、7-羟基卡达烯、9-十八碳烯酸、棕榈酸酰胺、硬脂酸酰胺, 另外还有月桂酸、A-杜松醇、棕榈酸甲酯等; 山西产山茱萸挥发油的成分有棕榈酸(17.17)、9,12-十八碳二烯酸、9,12,15-十八碳三烯酸、7-羟基卡达烯、A-杜松醇、1-乙酰基-4,6,8-三甲基甘菊环、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A-羟基豆蔻酸乙酯、棕榈酸甲酯、Copaene、alpha-Calaco rene 等, 其中棕榈酸、9,12-十八碳二烯酸、9,12,15-十八碳三烯酸、7-羟基卡达烯、1-乙酰基-4,6,8-三甲基甘菊环含量较高;陕西产山茱萸挥发油成分有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邻苯二甲酸单2-乙基己酯、7-羟基卡达烯、顺-13-二十二烯酸酰胺、3,5-二叔丁基, 4-羟基苯甲醛、A-杜松醇、月桂酸、环己酮、1,14-十八碳二烯酸甲酯, 其中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邻苯二甲酸单2-乙基己酯、7-羟基卡达烯、顺-13-二十二烯酸酰胺含量较高。
表5 3产地山茱萸果肉中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含量
3种不同来源的山茱萸果肉挥发油中仅仅有13 种共有成分, 其中8 种为各种烷烃, 含量所占比例也很大, 其他5 种共有成分: 1,2,4a, 5,6,8a-六氢-4,7,-二甲基-1-异丙基萘、a-杜松醇、1,4-二甲基-6-异丙基萘的相对含量均小于1.5;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在陕西产山茱萸果肉挥发油中相对含量高达6.86,而在另两个产地的相对含量都小于1;7-羟基卡达烯在三产地挥发油中的相对含量分别为3.57、4.58、3.13此外, 鉴定出的山茱萸挥发油成分中还有酮、胺等化合物.通过实验可以看到, 不同产地的山茱萸中药材所含挥发性成分存在一定差异, 可以进一步推测不同产地药材在临床用药上会产生不同的药效, 这些研究为中药材的进一步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不同产地山茱萸有机酸成分评测
山茱萸含有挥发性成份、糖苷类及苷元、鞣质、有机酸类等四大类成份。其中有机酸类成份种类较多, 含量丰富, 如没食子酸(gallicacid)、苹果酸(malicacid)、酒石酸(tartaricacid)、熊果酸(ursolicacid)、齐墩果酸(oleanolicacid)、白桦脂酸(betulicacid)、月桂酸(lauricacid)等。目前发现不少有机酸有一定的生理活性, 据文献报道, 山茱萸醇提取物不仅对四氧嘧啶和肾上腺素性糖尿病大鼠有明显的降血糖作用, 而且对链脲佐菌素(STZ)所形成的糖尿病大鼠也有类似作用,但对正常大鼠血糖无明显影响, 并进一步弄清其有效的主要成份为熊果酸。齐墩果酸钠盐通过口服给药, 具有良好的降酶、保肝作用, 具有抵抗因CCL4引起的亚急性肝损伤的功效。
表6 不同产地的山茱萸总有机酸含量
有机酸类性质活泼, 多数易溶于水, 容易发生化学变化导致含量降低。山茱萸药材的总有机酸含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如产地、采收时间、加工方法、干燥方式等, 仅产地因素为客观因素, 其余均受人为因素的影响。作者认为有必要以有机酸含量为指标, 研究出一个最佳的采收、加工、干燥的方案。从表6看出:3、4号样品总有机酸含量较高, 2号样品含量最低。从外观性状看, 3、4号样品颜色较鲜艳, 2号样品颜色深暗。虽然以颜色的鲜艳成度来判断有机酸含量的高低缺乏科学依据,但以个大肉多、颜色鲜艳者为佳, 已成了人们判断山茱萸药材质量优劣的共识《中国药典》2015年版从性状、鉴别、杂质检查、熊果酸含量等几个方面对山茱萸药材质量进行了控制, 随着有机酸的药用价值被逐步开发, 作者建议将总有机酸含量作为山茱萸质量控制指标之一。这样有利于对山萸药材质量进行综合评价。
- [药材评测]
- 不同产地的连翘含量差异评测分析报告
- 09-05
- [药材评测]
- 不同产地的白芍含量差异评测分析报告
- 09-01
- [药材评测]
- 各个产地的地黄含量深度评测分析报告
- 08-23
- [药材评测]
- 不同产地的太子参成分评测分析报告
- 08-18
- [药材评测]
- 山茱萸产新 各产地含量差异评测分析报告
- 08-05
- [药材评测]
- 冬虫夏草评测分析报告
- 07-14
- [药材评测]
- 花青素之王黑枸杞评测分析报告
- 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