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价格疯涨 最高500%
来源:医药网 | 2018-09-03
来自中药材天地网的数据显示,在一轮暴涨中,一些中药材品种的价格,仅2017年年底,就已经翻了好几倍。
比如,作为消渴丸的主要原料,玉米须今年产新量确实不大,减产约4-5成。9月价格4.5元/千克,12月已涨到28元,涨幅超过500%;周兴在中药材天地网撰文指出,现市场玉米须价格一般统货售价在20-25元之间。
另外,木香从1月的13元/千克,8月已涨到26元……:连续多年的价低后,今年涨价明显。

木香历史价格统计(来自中药材天地网)

姜黄历史价格统计(来自中药材天地网)
其次,山茱萸从2月的27元/千克,12月已涨到50元;蝉蜕年初的270元/千克8月已涨到420元;
大家不禁感慨,照这样涨下去,未来中药公众还用得起吗?以中药材为原料的中成药会随之涨价吗?
价格为何涨?
据了解,我国野生药材资源极为丰富,但乱采滥猎情况十分严重。有些药材经过长期的无序采挖,野生资源在不断萎缩,其价格也因产量锐减而不断攀升。
“药材说”的一张统计表能很好的说明这一情况。

多数人认为,中药材价格上涨,与需求支撑、天气因素、种植户减重减产有关。同时,一些品种价格上涨也可能与人为的压货炒作有关。
专业人士认为,中药材的价格上涨,与中药材产业整体周期、国家的政策扶持、严控中药材的质量等有直接的关系。
价格上涨大周期
据业内人士分析,药市周期有“五年一小涨,十年一大涨”的说法。
2012年以来中药材价格一直处于低位。2016年开始,部分中药材价格回暖,正是顺应了中药材的发展周期。
回溯1988年以来,药市历经的三轮涨价周期,可以预计,下一轮涨价周期将出现在2018年,也就是今年!
关于涨价周期,李诚在“中药材价格变动的十大原因”的文章中指出,短周期一年,受供给侧生产产新季和非产新季,和中药材需求侧销售淡旺季,这两方矛盾斗争的影响。
中周期三五年,大周期十年左右。三五年周期主要是行业内部因素,特别是中药材生产供应周期影响。决定大周期的主要因素,往往是宏观的,经济,资源,货币,劳动力,技术,政策等。
严控质量和国家大力扶持
近两年以来,在各省陆续公布的药品质量报告中,不合格药品里面也经常可见中药饮片和中药材,有的甚至整份名单都是中药饮片。
回顾2017年,国家食药监总局也多次发布中药饮片不合格通告,包括康美药业、云南白药等众多知名药企都曾被点名。
毋庸置疑,严控中药材质量,对中药材的质量检查和跟踪已经形成常态。
中成药随之涨价
2016年底,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就对外表示称:“关于中药材价格的上涨,是一个客观的事实。”
中药材涨价引发中成药涨价,这其中存在供需关系的直线逻辑。2017年5月份,羊城晚报报道说众多药企将中成药涨价的一个重要原因归结为“中药材原料成本上升”。
根据当时报道,国家保密品种片仔癀的市场零售价将由500元/粒上调到530元/粒,供应价格(药厂销售价格)也将进行上调,原因是“主要原料及人工成本上涨”。
受麝香原料成本上涨的影响,安宫牛黄丸、马应龙、广誉远旗下“爆款”产品也先后提价,更有药店负责人断言,中成药今年的涨价趋势还将延续。
当时,广州某连锁药店负责人称,他旗下的连锁药店经营着4000多个药品品项,2016年,包括化学药、中成药在内,有1200多个品项涨价,数量接近三分之一。复方丹参片、西瓜霜、蒲公英颗粒、板蓝根颗粒……这些常见的中成药在过去一年都升价了。
上述连锁药店老板也证实了中药材上涨的事实。其药店经营的500多个品规的中药材中,九成都涨价了。从2016年下半年以来,部分中药材涨幅较大,有的达100%,有的在40%-50%。而且,一些品种仍在上涨。
在此背景下,不止上述较贵的中药,还有复方丹参片等价廉物美的中成药,这些产品,俨然成了市场难以寻觅的低价药。
中药材原料的涨价带动了中成药、中药饮片的价格上升。有市场人士表示,从中药材上涨周期来看,涨势可能要延续到2018年。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如有著作权异议请及时联系我们)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 [市场分析]
- 药财有道|山慈菇暴涨背后的危机
- 10-10
- [市场分析]
- 地黄种植面积扩增 产新将开启行情下滑模式
- 09-22
- [市场分析]
- 干旱影响海金沙行情上涨 后期产出量值得关注
- 09-07
- [市场分析]
- 从陈皮的基本面分析其未来行情走势
- 08-25
- [市场分析]
- 砂仁行情十年最低 产新是否会带来一线商机
- 07-27
- [市场分析]
- 平贝母产新收尾 行情为何出现反弹
- 07-15
- [市场分析]
- 广金钱草减产库存空价扬 后市依然可期
- 10-22
- [市场分析]
- 周评:旺季来临,实销增加,根茎类有所表现
- 09-17
市场分析排行榜